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> 新闻动态 > 财经信息

中金公司收缩上海业务:投行部门裁员10%

发布日期:2012-10-26 浏览量:1403

“光我了解的就有几个人被裁,其中一人已离开工作岗位回老家。”一位同中金打交道较多的金融圈人士说。

10月23日早上,中金公司高层开会讨论裁员事宜。会议结束后,中金裁员行动快速展开。据多方消息,北京、上海都有员工被裁。既有级别较低的投行业务经理(A),亦有级别较高的执行总经理(ED)。其他级别如高级经理(SA)、副总裁(VP)等都有人员传出被裁员。从入职年限看,被裁人员有刚入职的新人,也有奋斗数年的老将。

另有说法,上海总共8名执行总经理,此次计划裁掉5位,这将对中金上海影响可见一斑。

中金裁员主要针对的是投行部门。据透露,计划裁员总人数约40人,而中金投行部门总人数约400人,这意味着该公司10%的投行人员,将离开被誉为投行贵族的行业翘楚。

“我们对此事不予置评。”中金公司官方对外如是说。

收缩投行

今年初,就传出中金规模裁员的消息,人数是30人。但当时的裁员更多是对去年业绩考核的末位淘汰,属常规行动。

临近年底,中金公司再传规模裁员,让入冬的券商业更觉寒冷。“中金都挺不住了,我们怎么活啊。”10月25日,深圳一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感叹。

年底裁员,在企业正常运作中是非常行为。通常企业会选择在会计年度结束后裁员。而对员工而言,年底被裁意味着辛苦一年期盼的年终奖没了着落。

对于中金裁员,行业内有多种理解。

“此时裁员可提高公司当年的盈利状况,报表好看些。”有券商人士表示。

北京一家跟中金有接触的买方机构投资经理猜测,近期有传中金管理层生变,裁员会否是管理层变动前的准备?

但记者从中金了解到,该公司裁员的目的是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。

“投行是我们的优势,但不能过度依赖。”据中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,中金太依赖投行业务,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,并非好事。

一位券商人士微博也评价道:“中金虽然曾是投行第一集团军,但相对于中信(证券)这种综合性券商只是个小券商(2011年度营业收入排名第17位,约为中信的七分之一),抗风险能力差。”

可供印证的是,此次裁员的主要部门是投行,涉及各级别。据了解,中金的财富管理等部门则在扩张。

其对投行的调整也是分结构的。此次裁员影响最大是中金上海投行部门。

众所周知,自中小板同创业板诞生后,资本市场的主融资通道从上交所渐渐转移到深交所。今年更明显。年内,已发行或进入发行阶段的新股144家,上交所上市的只有24家,占比16.7%。

如此看,中金公司收缩上海投行团队似乎情有可原。

据中金公司人士介绍,今年以来,中金海外投行人力在增强,其伦敦和香港的子公司都挖到了行业“牛人”。

投行风光不再?

中金裁员的目的似已揭晓,降低国内投行业务,发展海外投行及财富管理等部门的业务,形成更加多元和综合型的证券公司。

但有批评者认为,中金的转型是被迫之举。

2010年,中金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仅次于中信;其股票主承销更以1047.82亿元排第一。但2011年,中金去年股票总承销319.18亿元,较2010年缩水超过七成。2011年,中金仅获得2.19亿元承销收入,排券商第23位。

2012年,中金投行遇到的麻烦可能更大。由于中金并非上市公司,其具体经营情况难以判断。截至10月25日,中金股票承销业务乏善可陈。IPO方面,中金只承销两单,两只新股实募14亿元。

增发承销上,中金和其他投行合作实现两单,募资96亿元。

并购业务上,中金上半年的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9%下滑至4.9%,排名跌至第十位。而去年同期,中金一度高居第二,几乎撼动高盛霸主地位。

“中金投行过去专注于大项目,对小项目较为忽视,但大项目资源有限,小项目资源又缺积累,因此造成项目青黄不接。”有业内人士评价。

据该公司人士称,中金也有主动降低投行业务比例的想法。

中金公司2009年前投行收入占比一度高达70%。2009年后,随着投行收入逐渐降低,到去年末占比虽下滑却仍高达30%。而中信、国泰君安的收入中,投行收入占比通常都在20%以下,甚至不足10%。

即便是国际知名投行,如摩根士丹利——二季度全球IPO业务排名第一,并购业务全球第二,其投行业务占比也不高,今年第二季度的净收入80亿美元,但投行收入只有8.85亿美元。

事实上,国内券商都感受到了投行业务的寒风。上周传出,中信证券(11.29,0.00,0.00%)取消给予保代的每个月2万元固定津贴。中信、中金两大投行标杆尚且如此,其他券商可想而知。


上一篇:美网站设投资骗局圈钱24亿 20多万中国人受骗


下一篇:16家上市银行高增长刹车 前三季净利仅增两成